| 1 | ★系统架构 | 采用超融合架构,超融合同一平台内包含云管理、虚拟化计算、软件定义存储、软件定义网络、网络安全、数据备份与灾备功能、双活等功能模块,同时支持计算存储资源扩缩不停机自动迁移和负载均衡弹性计算,超融合基础系统OS需要提供RAID1冗余。 | 
		
			| 2 | ★产品模式 | 通过一套软件实现超融合部署,而非多套软件、多个厂家产品叠加。 | 
		
			| 3 | 云管理服务 | 节点间身份对等,无计算、存储、管理节点之分,每个节点均能承担管理智能,管理系统非独立安装,避免OS启动时而带来的增加间管理服务切换时间。 | 
		
			| 4 | API接口 | 提供基础服务API接口,实现对上层应用开发深层调用与管理。 | 
		
			| 5 | ★统一管理 | 管理平台为B/S架构,全中文界面,同一管理界面中可实现对计算、存储、网络、安全、监控和告警等功能的配置操作。 | 
		
			| 6 | 统一纳管 | 支持纳管第三方主流虚拟化平台,提供对Vmware平台上的虚拟机进行管理。 | 
		
			| 7 | 全屏监控 | 支持监控大屏,对物理资源及逻辑资源实时监控并全屏展示。 | 
		
			| 8 | 系统服务SLA | 云计算底层操作系统可长期稳定运行,不会影响业务中断,系统服务SLA级别99.999%。 | 
		
			| 9 | 云主机弹性管理 | 云管平台可以根据用户需求,手动或按预设阈值自动在线添加或删减云主机资源如CPU、内存等资源 | 
		
			| 10 | ★共享磁盘管理 | 支持云硬盘快速共享模式,通过勾选方式快速提供共享云硬盘,同一云硬盘至少可分配给2台以上的云主机,在集群应用环境提升部署效率。 | 
		
			| 11 | 资源自动精简管理 | 支持分配的CPU、内存、存储预给予或超售功能,在保证虚拟机始终可以看到申请完整的逻辑资源情况,实现虚拟机资源仅占用正在使用的资源空间。 | 
		
			| 12 | 镜像管理 | 云主机镜像支持ISO、云主机生产镜像等多种方式。支持云主机批量安装、查询、修改等操作,海量镜像统一管理,每个镜像都配套详细属性信息,用户快速查询和定位。支持镜像去重,节省镜像存储空间。 | 
		
			| 13 | 资源域控制 | 支持按照cpu,内存,网络,I/O等资源划分逻辑域管理,项目域内的管理员使用资源边界可以固定。支持按物理机主机、机柜、机房、区域等划分域,云主机分布或迁移、宕机迁移等操作,不超出设置的域边界,以提供高容错性、客户应用域对接。
 | 
		
			| 14 | 日志与告警 | 远程支持及报警方式多样化。具有远程管理和事件通知功能,支持网管远程监控。当监控选项超过用户设置的阈值时,系统给用户提供邮件,短信等报警功能。
 | 
		
			| 15 | ★智能监控 | 系统采用分布式监控网络和集中式的数据处理方式,给用户呈现详细的监控数据视图,报表以及统计信息。当监控选项超过用户设置的阈值或物理损坏异常时,系统给用户提供邮件,短信等报警功能。
 1:云主机状态监控如CPU、内存、网络等相关压力、健康状态。
 2:物理节点状态监控如CPU、内存、网络等相关压力、健康状态。
 3:超融合存储状态监控如存储容量、存储负载、存储等相关压力、健康状态。
 4:平台服务状态监控如云平台服务、管理服务健康等。
 5:用户可自定义系统监控选项内容,批量应用到该用户所属的机器上。可同时支持32个监控项(cpu负载,内存使用率,磁盘空间,网络状况,机器存活状态等)。支持按小时,月或年来计算使用时间与统计。
 | 
		
			| 16 | ★网络拓扑 | 云平台支持自动生成网络拓扑图,通过拓扑图可以完成网络连接、删除、断开等操作,可以通过简单拖拽、重叠完成网络连接操作。 | 
		
			| 17 | 管理数据库 | 虚拟化管理平台自带数据库,不需要单独贩买其他商用数据库(比如Oracle、SQL Server等等),无需单独的license费用。 | 
		
			| 20 | 权限管理 | 支持按照划分多级管理者权限,创建多级权限管理角色;管理角色维护管理各自项目租户空间;支持管理权限自定义设定,细粒度权限分配,云管平台功能项目,均能以单项权限划分予或限制不同管理角色。 | 
		
			| 21 | ★自动运维 | 提供配套自动化运维工具,可以实现快速一键式部署、自动化集群组建、自动部署自动化部署(计算、存储、网络、平台)、节点与硬盘增删、P2V与V2V迁移、定期巡检及生成巡检报告、在线系统热升级等功能。 | 
		
			| 22 | 存储架构 | 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,将节点服务器本地磁盘融合为统一存储资源空间,具备在线Scale-out扩展能力,节点间无主次之分,无计算、存储、管理节点之分,任一节点故障,不影响数据的正常访问,存储系统仍然保证数据100%完整,并且不会停机中断服务。 | 
		
			| 23 | ★存储管理 | 支持存储管理功能,可清晰展示存储服务状态,硬件接入情况、及存储池划分;支持划分至少三个以上存储池如SSD\SAS\SATA,用户可根据应用系统需求,获取不同性能级别的存储服务,实现应用定义存储模式划分。 | 
		
			| 24 | 异构存储整合 | 支持多品牌存储异构整合,如SAN、NAS等,整合到平台统一虚拟资源池管理使用或指定为备份空间使用。 | 
		
			| 25 | 缓存加速技术 | 支持通过算法,自动过滤大块数据在数据最初从DRAM 写到后端磁盘的同时,会智能化地预先将其中的“有缓存价值数据”, 写入数据时指出优先写入闪存盘组成的缓存区,后续调度到HDD磁盘。 | 
		
			| 26 | 数据保护 | 支持副本和纠删码方式容错;支持2副本或3副本容错策略,支持单个文件或文件夹级别。 | 
		
			| 27 | 扩展性 | 存储节点可扩展数量没有上限,扩展容量不低于100PB,可聚合带宽不低于1TB/s。 | 
		
			| 28 | ★随机写优化 | 具有将随机写IO,以扇区和磁道相近属性归整后,通过独有算法合理调度IO,并行写入,提升随机写性能。 | 
		
			| 29 | 存储映射服务 | 支持CIFS/NFS/iSCSI等多种协议访问,支持系统平台对外映射出存储空间给物理机,提供给其他系统平台使用。 | 
		
			| 30 | SSD智能缓存监控 | 支持对SSD的使用监控检查如使用SSD缓存使用率,读取得命中率、缓存数据调度比例及SSD磁盘性能情况等。 | 
		
			| 31 | 存储管理服务 | 支持数据块级别监控与文件修复功能。支持对磁盘损坏、空间利用情况的监控。支持不停服务的情况下添加和删除服务器节点,添加和删除磁盘,动态修改文件系统的元数据数目。
 支持目录配额管理功能,支持精简配置功能,不单独收取license费用。
 支持写时复制技术可以使得快照对磁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达到更优。
 支持数据恢复策略,支持优先业务响应模式
 | 
		
			| 32 | 存储容量预警 | 支持存储容量小于客户定义比例,主动提示系统管理员扩容提示。 | 
		
			| 33 | 并行读写 | 支持数据切片技术,单个文件跨多个存储节点分布存储,支持多节点并发存储读取与写入,提升应用业务响应能力。 | 
		
			| 34 | ★存储QOS与SLA | 支持同一界面内云硬盘安装IOPS或带宽设置存储QOS管理;支持针对拥有数据的云硬盘在线提供完整数据备份。 | 
		
			| 35 | 存储网络 | 支持千兆、万兆以太网和Infiniband网络、Infiniband 与10GE混合failover组网,保证分布式存储性能。 | 
		
			| 36 | ★计算虚拟化架构 | 采用裸金属架构实现计算虚拟化,云主机之间具备隔离保护、安全密钥加密、安全策略防护等功能,云主机发生故障,不会影响其它云主机运行,以保障系统平台的安全性。 | 
		
			| 37 | 虚拟化性能效率 | 支持VCPU自动绑定、智能内存复用等功能,提升虚拟化效率,cpu虚拟化率98%以上,内存虚拟化可得率95%以上, I/O虚拟化可得率95%以上。 | 
		
			| 38 | ★兼容性 | 支持市场主流X86 CPU如Intel、AMD等,支持不同品牌、版本CPU异构混合同在一群集使用,且云主机可在不同CPU的物理机间互相在线迁移。支持X86服务器节点不同品牌异构混合同在一群集使用,且云主机可在不同CPU的物理机间互相在线迁移。 | 
		
			| 39 | 云主机管理 | 云主机可以实现物理机的全部功能,如内存、CPU、网卡、存储、USB设备等,同时可以指定单独的IP地址、MAC地址;提供云主机创建、启动、暂停、恢复、休眠、重启、关闭、关闭电源、修改、删除、查询等功能,通过配置管理规则实现对云主机生命周期管理。 | 
		
			| 40 | 迁移管理 | 支持在线迁移云主机,物理主机故障自动迁移。用户能够通过界面查找的云主机当前所运行的物理主机位置。 | 
		
			| 41 | ★云主机智能备份 | 支持云主机多种备份保护策略,当云主机故障或人为逻辑错误,可按备份文件策略恢复回滚到备份时间点。 | 
		
			| 42 | ★一键批量部署 | 支持批量部署云主机并自动完成操作系统的部署,满足快速部署策略下发应用环境。 | 
		
			| 43 | ★GPU虚拟化 | 支持GPU虚拟化,提供高性能图像处理和并行计算能力。 | 
		
			| 44 | 虚拟网络 | 支持创建多种虚拟网络,以全分布式虚拟交换架构,实现子网内的交换机分布于集群内的每台物理主机之上,子网内云主机具备物理网络全部功能。虚机物理机互访:云主机创建支持指定外网,实现和网络内其它物理主机通信。 | 
		
			| 45 | ★虚拟网络高可用 | 虚拟交换机支持多个外网出口,多个出口之间互为冗余,且多个外网出口分布在不同的物理主机上,实现物理层面和逻辑层面的两层高可用。 | 
		
			| 46 | 分布式路由 | 支持虚拟路由功能,不限定数量,提供三层路由网络通信功能,可自定义路由策略。全分布式虚拟路由架构,路由节点互为冗余,单个物理机宕机,不会造成数据转发中断。 | 
		
			| 47 | VxLAN网络 | 支持VxLAN网络,实现多租户共享网络管理,支持划分子网扩展到2^24个 | 
		
			| 48 | 网络服务 | 支持DHCP动态IP分配、SNAT、DNAT、DNS等功能,针对同一网络的DHCP服务跨不同物理主机实现高可用(HA)。 | 
		
			| 49 | 浮动IP | 实现浮动IP与虚拟的动态绑定和释放,实现按需动态分配有限公网地址。 | 
		
			| 50 | 网络QoS | 支持网络流量限速控制,用户可配置相关服务进行控制 | 
		
			| 51 | ★负载均衡 | 支持无需额外增加软件或硬件前提下网络负载均衡功能创建,不限制数量,具备利用网络协议的重定向功能来实现负载均衡的,例如在Http协议、TCP协议等,支持多种负载均衡策略的用户自定义设置。 | 
		
			| 52 | 虚拟防火墙 | 支持虚拟化防火墙安全策略灵活配置,支持单个云主机采用不同的安全策略,实现组内差异化安全管控同时支持批量部署云主机同策略部署,提高网络的安全性,并可以过滤不安全的服务如状态报检测、包过滤、访问控制、流向控制等功能。 | 
		
			| 53 | 虚拟网络安全 | 支持ARP、MAC欺骗防护、虚拟机隔离 | 
		
			| 54 | 安全访问 | 支持SSH访问控制、秘钥对,支持独立配置软证书认证。 | 
		
			| 55 | 支持集成第三方安全系统 | 支持集成第三方安全系统 | 
		
			| 56 | 显示适应性 | 支持在传统PC上能全屏的应用,在云主机中也应该支持全屏。支持4K显示,最大分辨率4096*2160,分辨率、刷新率自适应 | 
		
			| 57 | ★显卡化支持 | 虚拟化系统支持NVIDIA的GeForce/Quadro/Tesla/Grid显卡及AMD显卡,同一物理节点支持不同型号显卡的混插 | 
		
			| 58 | 桌面云主机管理 | 支持微软Active Directory集成桌面云主机自动加入现有域;Windows云主机创建时可自动进行加域、激活的操作 | 
		
			| 59 | Windows云主机超时自动注销,自动释放云资源 | 
		
			| 60 | 云主机支持共享池的管理方式,在发生异常导致云主机注销时(如显卡故障),云主机资源自动回收,终端用户重新登陆即可获取共享池中的其它显卡资源。 | 
		
			| 61 | ★传输协议轻量化 | 传输协议代理应用,在云主机中所占的CPU资源小于5% | 
		
			| 62 | ★多连接服务 | 客户端支持连接多台云主机,可分屏展示,实现多业务监测或并行对照设计应用工作等 | 
		
			| 63 | ★鼠标极速模式 | 通过对鼠标本地化,提升用户鼠标本地体验。鼠标支持“极速模式”,原有USB重定向的鼠标模式定义为“兼容模式” | 
		
			| 64 | ★图形传输协议 | ★服务器端图像渲染后传输到客户端完成显示的延迟小于50ms | 
		
			| 65 | ★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对图形的编解码均使用硬件完成,在降低CPU占用率的同时提升图形质量,减少延迟 | 
		
			| 66 | ★客户端中鼠标和键盘的操控体验和传统PC一致,不会出现鼠标脱影漂移等情况 | 
		
			| 67 | ★协议的图像编码方式支持H.264和H.265,在保证图形质量的同时减少带宽占用 | 
		
			| 68 | ★具备QoS功能,可以依据网络状况,自动选择网络连接方式并调整图形协议占用的网络带宽,保证客户端体验的画面流畅性 | 
		
			| 69 | ★立体画面传输和显示,支持立体画面的传输和显示,3D眼镜和对应生产软件配合,即可实时呈现立体画面。 | 
		
			| 70 | ★高帧率传输,单节点可支持≥8台虚拟机140帧传输。 | 
		
			| 71 | ★系统架构 | ★云主机和客户端的连接对用户透明。在云主机的网卡被禁用的情况下,不影响图形协议的连接,云主机和客户端依然可以保证连接。 | 
		
			| 72 | 支持USB认证接入功能,不在认证的USB设备或其他接口设备,不能接入系统平台。 | 
		
			| 73 | GPU虚拟化系统基于超融合架构搭建,且超融合产品和GPU虚拟化产品必须属于同一厂商,不得采用多厂商的产品共同搭建。 |